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公共讲座探讨“公民社会参与2015后发展议程”

发布日期:2015-05-1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人发学院 字号:[ ]

    

  2015511日下午,由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CIDRN)主办,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资助的以“2015后发展议程:来自公民社会的声音”为主题的第17期公共讲座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万黛会议厅举行。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主席、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主持讲座,与4位来自国内外知名NGO的代表和120多位来自NGO组织、政府机关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就“公民社会参与2015后发展议程”展开了友好而又热烈的讨论。

  李小云教授首先以非常轻松愉快的方式告诉大家自己最近在云南新创建了“小云助贫中心”,应该也算是公民社会的成员。同时,2015年是国际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它既是千年发展目标(MDGs)的最后一年,也是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开始实施的第一年,一系列关于发展议题的讨论活动如气候变化谈判、发展融资会议、中非合作论坛,G20等都将在今年展开。而在此过程中,公民社会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对更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性发展议程的制定与实施至关重要。

  行动援助孟加拉(Action Aid, Bangladesh)的国家代表法拉·卡比尔首选介绍了行动援助的历史及多年来取得的成就,认为新的发展议程的重点将依然是:消除贫困和解决不平等问题,建立强有力的、具有包容性和弹性的经济体,促进社会和谐和制度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以及更新的全球伴关系,而这些都需要各方的协作。香港乐施会(Oxfam HK)项目经理梅家永认为后2015发展议程需要着重关注经济不平等和性别不平等两大问题。梅家永表示,现如今,不平等问题已对许多国家的发展形成挑战,在非洲不平等现象极为严重,同时他呼吁对于解决不平等问题应设立一个可以根除绝对经济不平等的独立目标。

  来自国内NGO的两位代表,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王行最则从政策、资金、合作等角度分析了我国NGO工作开展和自身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王行最首先介绍了中国扶贫基金会近年来在国际化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认为中国的NGO目前面临着走出去的必要性,其国际化将会为提高中国对外援助和投资的有效性发挥重要作用。但中国的NGO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策和法律上的不完善、资金的短缺、自身能力欠缺等。黄浩明首先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新常态进行了解读,认为2015后发展议程与中国的发展目标有很多一致性。这为中国NGO走向海外提供了机遇,但因为中国的NGO在走出去方面还缺乏经验,针对NGO的法律法规依然不成熟、国内NGO、企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NGO审批手续复杂等问题都需要协调解决。

  最后,五位主讲嘉宾还与在座参会人员进行互动交流,回答了有关NGO的发展方向、如何进行能力建设、如何进行监管和问责以及公私合作的实施方式等问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