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疫情背景下东北亚国家的发展合作”网络对话 分享抗疫经验

发布日期:2020-08-1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人发学院 字号:[ ]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7月30日,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东北亚办公室(ESCAP)、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CAU-CIDGA)、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CIDRN)共同组织了题为“疫情背景下东北亚国家的发展合作”的网络对话,旨在分享东北亚国家双边发展合作机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和最新进展。共有近200名听众参与了本次对话。对话由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徐秀丽教授主持。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办事处主任冈包勒德·巴森扎布在开幕式中指出,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有,发展合作机构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后疫情时代如何继续帮助其他国家?各国在疫情应对措施中的广泛互助超出了通常的发展合作框架,这为发展合作机构在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等全球危机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和韩国是首批受到疫情打击的国家,两国以财政等措施应对了疫情,其官方发展合作机构还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中国和韩国在全球发展合作和应对疫情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国国际合作署副署长白淑熙指出,在疫情中,全球大约一半人口无法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三分之二的人口在社会经济条件上遭受脆弱性冲击,45个低收入国家的资金缺口达到9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需要筹措大量应对资金,这是单一国家难以应对的挑战。白淑熙呼吁东亚国家通力合作,分享抗疫知识,共同面对新冠肺炎这一国际难题。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表示,尽管许多国家已逐渐控制住了疫情的大规模传播,但与人类的生计和发展有关的许多事情仍应予以考虑,包括粮食安全、减贫和就业。区域合作应该并且可以有效解决全球性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其中,大学和国际发展合作智库发挥了重要的科技、人才和平台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在过去几十年国际发展合作、南南合作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搭建了新型平台,这些平台将继续为东北亚地区和全球国际发展合作提供支持。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司长田林指出,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加强国际合作成为了现阶段抗击疫情的要务。在中国受到疫情威胁时,国际社会积极提供了慷慨的支持和帮助。在控制好国内疫情的同时,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继续秉承南南合作框架下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传统,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帮助。疫情期间,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和医疗物资、派遣医疗队、进行技术交流视频会议,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的倡议”。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重启经济,提高医疗管理能力。只要国际社会在未来继续加强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履行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的责任和义务,全球就能度过这一难关。

  韩国国际合作署气候危机和疫情防控司司长金玄元介绍了韩国国际合作署推出的抗击疫情及其影响的倡议和实践经验,强调了韩国通过发展合作建立抵御新冠病毒的复原力议程。该项目将在今明两年提供测试盒、支持药物和疫苗研发、向弱势人群提供紧急服务。项目着重能力建设,包括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提高早期检测能力、医务人员培训、加强疫情管理的机构能力、实验室和监控系统人员的人力资源建设等。

  在前沿对话环节,五位来自亚洲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对于后疫情时代东北亚发展合作新格局的观点。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主席、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李小云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脆弱性这一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建立抵御系统以应对任何难以预料的危机。建立抵御系统需要国际、区域、次区域等各个层次的发展合作。他也呼吁东亚国家之间要更多地分享知识和经验、并进行更多可能的合作行动。国际援助起源于全人类希望共同应对危机的天性,因而面对疫情,发展合作应当回归到对人类福祉的强调。

  韩国国际发展合作协会会长、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周权赫指出,疫情恶化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同时放大了全球政治经济挑战,全球供应链受到很大冲击。东亚国家在面对疫情时提出了非常果断的防控措施,比如国际旅行限制、大范围的检测追踪和隔离等。他表示,良好的社会经济机制的形成在应对危机时格外重要。因此,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将社会政策延伸到非正式部门,建立包括医疗保险和社区照料在内的医疗系统,加强行政能力以在短期内能够应对疫情的冲击。长期看来,发展中国家还需要提高早期防疫的能力、帮助移民工人、重建全球产业链以从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